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。杭州的乡村之“美”,美在绿水青山,美在小桥流水,美在稻菽麦浪中交织的阡陌,美在河边山脚蜿蜒的绿道,美在房前屋后旺盛的花草。
和谐共生,和而不同。杭州的乡村之“和”,和在人文素质,和在乡风乡韵,和在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融合共生,和在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,和在现代文明与乡愁记忆的统一和谐。
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,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。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强调,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“和”与“美”一样,成为乡村建设的新焦点、新亮点、新热点。
2023年是浙江全面实施“八八战略”“千万工程”20周年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是践行“八八战略”的生动实践,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。杭州作为“头雁”,在乡村建设的具体行动中,注重“貌”的同时,更加注重“风”的展现,聚焦一个“和”字,不断提升乡村“气质”,和美乡村的“杭州模样”愈发清晰。
公望女管家
走进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村民朱梅娟家的小院子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门楣上的“公望女管家”牌匾。热情而干练的女主人朱梅娟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。
黄公望村是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终老的地方,也是他创作著名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和原创地。近年来,黄公望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自然美景,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的“美丽经济”,外地游客纷至沓来。
朱梅娟是土生土长的黄公望村人,她较早看到了游客带来的商机,创办起村里第一家民宿,靠拿手绝活“红烧肉”和周到的服务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,逐渐走上了富裕路。
在自家民宿发展起来后,朱梅娟鼓励村内妇女把家里多余的房间整理出来改做民宿。为让姐妹们安心经营,她更是全程跟进,手把手帮助她们办理营业执照及特种行业许可证等。在她的帮助下,村内的民宿、农家乐,从一开始的寥寥几家发展到现在的64家。
2019年1月4日,为打破行业壁垒、整合资源、凝聚合力,朱梅娟把黄公望村做餐饮、民宿的女主人发动起来,与志同道合的姐妹发起成立“公望女管家”,制定会员守则,努力打造“热情、善良、贤惠、进取”的“公望女管家”娘子军形象,全面助力黄公望村文旅产业发展。
为保障“女管家们”的活动需求,朱梅娟将自己的房屋整理出来,改造成“公望女管家”工作室。礼仪培训班、烹饪品鉴会、经营心得分享会、英语口语培训……每周,“公望女管家”都要举办活动,姐妹们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服务理念,提升素养能力。
“公望女管家”不仅撑起乡村振兴“半边天”,还助力公益服务“别样红”。她们成立公望越剧社、春风十里志愿服务队,参与社区“红银行动”结对老年人、“情满中秋,爱在公望”邻居节、曜阳公寓文艺汇演等活动,配合街村社开展村庄整治、美丽庭院优化、垃圾分类、五水共治等工作。
“公望女管家”让黄公望村农家乐、民宿一条街声誉鹊起,村民年平均收入也从2010年的1.5万元增加到现在近7万元。如今的黄公望村人文底蕴深厚、人居环境优美、产业发展兴旺、民风淳美和谐,真正成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示范样板。
樟树下议事
枝繁叶茂,根深蒂固。在水清竹盛、风景如画的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,一棵百年大樟树伫立村口。枝丫上,悬挂着“樟树下议事”的牌匾,不大,却十分引人注目。
“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。在小古城村,以这棵村民都熟悉的大樟树为根据点,村里搭建了民主协商平台,引导村民作为参与主体,有序开展民主协商议事,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。
当年,村里家家户户砌着高高的围墙,把好风景都挡住了。通过党员会议,27户村民在樟树下协商议事,仅用了21天,就有了大变化——围墙降低了,村子变美了,村民之间来往多了,大家关系更融洽了。“许多水泵已经生锈老化,有些机埠破旧倒塌,影响灌溉耕种,部分村干部履职不力……”通过樟树下议事,村民反映的问题一条条被摆上桌面。
樟树下议事,绝不是走走过场。记者看到,树旁立着一块“小古城樟树议事跟踪榜”,对所议之事的“事项名称、责任人、计划期限、实际进度、整改内容”等张榜公布,接受村民监督。2022年年初,通过小古城村党委层层发动,大家在这棵樟树下制定了《古城公约》,围绕生态环境、村庄治理、产业发展等方面梳理出15条准则,并以此为依据,细化制定50条《古城公约考核细则》。
通过以德治村、以德育人,村民自觉遵守《古城公约》,小古城村邻里之间越来越和谐。如今,小古城村已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、全国文明村、国家级生态村等80多项荣誉。
2022年,小古城村接待游客38.2万人次,村集体收入达1007万元,孵化民食民宿15家,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20余个,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6.12万元。
五场“家宴”
“水韵江南畔,幸福塘栖村”。走进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,只见道路整洁干净,鲜花盛开,草木茂盛,村中心的当家塘波光粼粼,令人心旷神怡,一幅美丽乡村的风景画徐徐展开。
“2016年至今,塘栖村举办过五场‘家宴’,全面展现了村民和谐幸福的小康生活。”塘栖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唐国标自豪地告诉记者。
2016年1月29日,塘栖村文化礼堂落成,成为全体村民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。在乡贤的力促和资助下,塘栖村第一次举办“千家宴”,全村每户一名代表相聚文化礼堂,共庆落成。一次千家宴,拉近了村民距离,解决了许多陈年纠纷,营造出邻里和睦、安定团结、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。
2017年1月7日,塘栖村举办“千福宴”暨家庭文化节,邀请居住在塘栖村1221户农户的家庭妇女齐享。千名妇女共聚村文化礼堂,开展“晒照片、谈家风、讲故事、展才艺、秀梦想”等主题活动,弘扬新时代女性优秀风采,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位妇女的脸上。
在塘栖村,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/3。本着塘栖村“健康、幸福、和谐、甜蜜”的敬老理念,2018年重阳节,塘栖村组织开展了“千寿宴”重阳敬老礼仪活动,邀请全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共用宴席,共享村经济发展成果,安享幸福晚年。
为进一步推动美丽经济发展,塘栖村聚焦产业发展主力军,2020年1月5日,邀请全村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结婚的在册夫妻,参与“千禧宴”暨幸福三重奏活动。650对夫妻齐聚一堂、共同举杯,祝福时代更美好、家乡更美丽、生活更幸福。
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。为全面展现塘栖村在乡村振兴奋斗路上的点点滴滴,10月1日,在该村核心区块草坪上,进行了一场“全村总动员”的“千家福”活动。4000多名村民全部参加,拍摄了规模空前的全家福,这是全村举办的第五场大规模“家宴”。摄影师把所有全家福连在一起,制成一张宽1米、长40米的“千家福”,晒出全村人的幸福和谐新生活。
“文艺村长”
为推动农村群众“精神共富”,2022年5月开始,建德市在各镇街推行“文艺村长”工作制度,将有意愿、有热情的文艺工作者分派到农村担任“文艺村长”,为村民开展文艺课堂和实践教学。
乾潭镇已退休的文化员周淳建,如今便是深受村民喜爱的“文艺村长”。他带着村民学员在幸福村文化礼堂内,上起了二胡演奏课。
“在和村民的交流中,我了解到这个村有很好的戏曲群众基础,所以想尽自己所能,开发村民的兴趣爱好,让幸福村的村民更幸福。”周淳建微笑着说。
三都镇乡村音乐学校的村民学员更是“学有所成”。经过“文艺村长”周霞老师的传授,葫芦丝班学员合奏的《望春风》以及由村民学员组建的“草帽乐队”精彩亮相,在三都镇三江口村的元宵晚会上,收获了众多好评。
“以前逢年过节,总是期盼艺术团来给我们送节目。现在有了自己的文艺骨干,这场元宵晚会的节目全是由我们乡村音乐学校提供的,特别接地气。”三都镇文化员姜献君表示,“文艺村长”成功激发了基层文化的自身造血功能,变“送文化”为“种文化”。
航头镇航川村开办的摄影艺术学校,细分出云山下照相馆、音乐体验馆、青山雅集、云山播报等不同功能区域,每周根据村民的需求开设课程。“文艺村长”范胜利说:“去年更多的是带着百姓一起玩,今年我们想将摄影课程融入乡村旅游体验,带着百姓一起‘富’。”
和美乡村怎么建,杭州来打样。在美丽城镇建设和城乡风貌提升过程中,杭州市坚持既要见物也要见人,既要塑形也要铸魂,既抓物质文明也抓精神“富裕”,把“和”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,滋润人心、德化人心、凝聚人心,实现乡村由表及里、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。和美乡村的“杭州模样”越来越俊俏,越来越靓丽。